羅斯柴爾德(世界四大財團有多恐怖)
(資料圖)
視頻請見下面鏈接:
世界四大家族之一的羅斯柴爾德,衰敗的真相是“近親結婚”?
上期給冷叔大家介紹了號稱“國際金融之父”的神秘巨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崛起史,而在今天看來,人們很難再感受到這一家族那傳說般的世界影響力,只留下一串低調而神秘的猜測。那么,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向衰落,甚至幾乎銷聲匿跡的呢?
關注冷眼觀察,本期冷叔給大家介紹: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衰敗史。
羅斯柴爾德家族
歸結羅斯柴爾德衰敗原因,主要有三大點:
首先,靠戰爭崛起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終究也被戰爭反噬。
20世紀頭幾十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遭遇了數次滅頂之災。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盡管有著龐大的戰時融資需求,但戰爭卻令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重創。
德國最初的推進威脅到了法國巴黎,逼迫巴黎證券交易所、法蘭西銀行和身處巴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搬到法國波爾多,這嚴重影響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
更為要命的是,同盟國的戰時融資全靠以摩根家族為核心的美國紐約金融中心,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沒在那兒設立分部,致使錯失了大量商機。
1931年后,國際金本位體系逐漸崩塌,原有業務建立在金本位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每一次重振政府融資角色的嘗試都舉步維艱。
美國紐約金融中心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興起,作為猶太家族的羅斯柴爾德不可避免變成了受害者。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并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重要。
他們沒能預見希特勒的心狠手辣,眼睜睜看著家族被逼到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旗下的金融機構完全不復存在。
比如被低價強制收購羅斯柴爾德位于捷克的一家鋼鐵廠,并且以戰爭為由不付任何現金。甚至羅斯柴爾德家族許多位于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資產被摧毀亦或是被國有化了。
鋼鐵廠
到了冷戰期間,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東歐的許多資產又被蘇聯接管了,結果可想而知,這些資產是不會退回來的,實在是禍不單行。
對這一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冷叔之前講過的視頻——《猶太人為何慘遭西方世界的仇視和屠殺》。
在那一時期,美國的花旗集團和摩根集團成績迅速反撲,而歐洲的各大財團雖然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但他們利用瑞士銀行轉移戰爭中掠奪的財富逃過了此劫,在戰后取代了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歐洲的金融寡頭。
花旗集團
自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只能依賴在英國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機構生存,同時也讓出了歐洲政府融資的主導地位。
經過家族換代以及不斷地外來打擊,內森·羅斯柴爾德的后裔們全然沒了企業家精神,面對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實在是難堪大任,更不用說比肩他們的祖先。
第二點原因,羅斯柴爾德家族過于堅持傳統的家族管理理念,阻礙了他們翻身的機會。
二戰結束后,紐約華爾街,大量的銀行、投資公司采取分股讓權的方式讓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也就是公司老板會把一部分股權分給干得好的經理,使其成為合伙人,最終靠上市籌集大量資金。
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無動于衷,他們堅持自有資金發展,這種古老的理念與現代金融格格不入。
后來,歐美的大銀行,包括瑞士的瑞士聯合銀行、蘇黎世信貸、德意志銀行,以及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都紛紛上市,融得大量發展資金,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停留在19世紀家庭作坊的經營模式上。
直到1947年,或許是看到了家族企業地位的日益衰落和其他股份制企業的迅速擴張,羅斯柴爾德家族首次將核心企業——羅斯柴爾德父子銀行轉化為股份性公司。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該家族接受了外界的參與或“窺探”,因為這時能成為這家銀行股東的必須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成員。
很顯然,此次變革并沒有起到借助社會資本的作用,對家族銀行的幫助也微不足道。
1960年,意識到熬不過市場經濟發展潮流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真正卸下了所有防備和“傲慢”,正式宣布允許家族以外的人員成為家族企業的股東。
家族式財富帝國的守財模式,使得其后繼掌門人潛意識中不想也不敢走向開放,正是這種慎重思維下的經營模式,讓他們錯失了兩個重要時機,也錯失了保持自己原有實力的渠道。
盡管現在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依然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財團,但是其影響力與之前相比,已經日落西山了。
羅斯柴爾德家族
導致羅斯柴爾德家族一蹶不振第三大原因:近親結婚。
作為一名猶太商人,梅耶當初在建立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時,就非常注重家族的建設。
在他去世之前,立下了極其森嚴的遺囑。家族中所有銀行的主要管理職務,都必須由家族內部成員擔任。對于重大決策的商業活動,只有男性家族成員才能參與,決不容許有外人干擾家族經營。
同時,他還制訂了非常嚴格的保密制度,對于家族財產的具體數量,絕對不允許對外透露。即使在遺產繼承時,也絕對不允許有律師介入。
梅耶
為了保證羅斯柴爾德家族優良的經營基因得以延續,也為了防止家族財富稀釋和外流,從羅氏二代起就開始實行家族內部聯姻。還規定女性的后代無法獲得遺產繼承權。
由于家族地位的顯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女性們,幾乎找不到擁有同樣宗教信仰、同樣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的男性作為婚姻伴侶。所以她們也甘愿響應家族號召,幾乎不會選擇嫁給外姓男子。
堂兄娶堂妹,侄女嫁叔叔。羅氏三代的12場婚禮中,有9場是新郎娶了自己叔伯的女兒。年底聚會,一家人關系錯綜復雜,張開嘴巴如鯁在喉,不知如何稱呼為當。
直到1960年,家族終于迎來了第一位非家族成員的合伙人,此后,合伙人數量逐漸增加到1967年的20名。法國和英國的一些羅斯柴爾德家族男性成員也不再恪守近親通婚的家族規定,與非猶太人結了婚。
時至今日,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夫婦中,一共有29對是近親結婚,而且大都是猶太人。不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隱憂已經出現,近親結婚的結果,加上財富的壓力,已經導致家族的生育力不斷下降。
不過即便如此,羅斯柴爾德集團的所有權和領導權仍然由主要家族成員共享。1992年集團的領導者伊文利退休,就欽定了他的家族繼任者,因為他說要"像一個家族一樣工作"。
今天,羅斯柴爾德對世界特別是金融市場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
不過,N·M·羅斯柴爾德集團還健在,在30個國家擁有分支,其中包括巴黎和姍姍來遲的紐約。2001年,它的利潤是1.34億美元,和花旗集團的210億美元相比,相差甚遠。
雖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普通人仍難以企及,但是他們幾次重大投資的偏好和結果貫穿了家族的興衰史,也告訴人們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像普通人一樣也會犯錯。
靠戰爭崛起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雖然已經衰落,但是他們家族的產業已經遍布眾多行業,其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只有走進羅斯柴爾德家族財富迷宮的大門,我們才會明白他們的秘密和真相,才能探尋支撐他們畢生積累財富、誓死捍衛家業背后的信仰。
我們普通人,看一個熱鬧痛快凡人逆襲;而有心之人,必能從中汲取巨人的智慧和經驗。畢竟以人為鑒,方可知得失懂進退。
關鍵詞: 羅斯柴爾德 世界四大財團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