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的記者李翔(地溝油的記者怎么死的)
記者因報道地溝油遇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假的!
每每有一些貼近民生的消息總是能迅速引起朋友圈的注意,并且急速的傳播出去——比如說地溝油。但是這類信息的真實性,是不是考證過?如果只是人云亦云,那么當你點擊轉發的那一刻,也許你就已經違法了。
這又是
一則近期在朋友圈出現的消息。
之所以能廣泛的傳播,幾個字眼很重要。首先是地溝油,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但凡提及,必然會點進去一看;其次是記者,特殊職業關注度高,可信度高;最后是死亡事件,雖然文中沒有講明與死亡的直接關系,但是卻映射了犯罪團伙的強大背景,令人憤慨。
那么現在我們來一一查證
被害真相
李翔生前最后一條微博發于當年9月15日,其內容為“網友投訴欒川有煉制地溝油窩點,食安委回應未發現”,鏈接是一篇大河網報道的新聞。
因為這條微博,網友們懷疑李翔的遇害與其調查地溝油遭報復有關,一時間,“記者被殺因報道地溝油”的傳聞甚囂塵上。
警方高度重視,成立了專案組,初步偵破的方向為搶劫殺人。但9月20日,洛陽市公安局宣傳處在接受采訪時稱,李翔全身被捅超過10刀,不符合一般搶劫案件的特征,不能排除兇手有其他作案動機。此言一出,網友們更是浮想聯翩。
9月21日,洛陽市公安局西工分局通報稱,兩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抓獲。
據查,9月17日晚,兩名犯罪嫌疑人在飯店吃飯時喝了一瓶酒,隨后起意搶劫。次日凌晨,兩人在西工區電視臺西側小路上遇到途經此地的李翔,遂實施搶劫。在搶劫過程中,李翔進行了激烈的反抗,并不停呼喊。犯罪嫌疑人張曉波“慌亂之中”持刀在李翔身上亂捅,將李翔捅倒后搶包逃跑。(via中國新聞網)
所以,記者之死與地溝油并無關系!
用蒜頭檢驗地溝油?
黃曲霉毒素來源于黃曲霉,是一種強致癌物質,也是地溝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之一。這種霉菌可以在很多作物上面生長,花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生產單位存放不當很容易就會長黃曲霉。所以,黃曲霉毒素含量一直都是食用植物油的重點檢測指標。不單在油廠申請QS認證時需要出具產品的檢驗報告,不同級別的質監和工商部門也經常抽查。比如,在2010年的國家抽檢中,廣東有14批次的產品上了黑名單,其中就有因為黃曲霉毒素超標的。
盡管黃曲霉毒素的威脅由來已久,但用蒜子來檢測黃曲霉素卻是個新事物。我們在數據庫里找不到關于黃曲霉毒素遇大蒜變色的文獻報道。如果你在網上查找相關的說法,搜索結果都指向這則流言。而且流言的描述也模棱兩可,可以檢測出多少含量的黃曲霉毒素,需要加熱多久才會出現紅色等問題,都沒有明確的說法。使這個方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地溝油的黃曲霉毒素含量并不一定是超標的,比如,用煎炸老油重新加工制作的地溝油雖然會含有大量多環芳烴和反式脂肪酸等對人有害的物質,但黃曲霉毒素完全有可能合格的,即便蒜子遇上黃曲霉毒素真的會變色,也不具備識別出其他類型地溝油的能力。
綜上,這是一個不可信、不可靠、不通用的方法,即便蒜子沒變色,也不代表油就是安全的。(via果殼網)
冰箱檢驗地溝油?
一些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用油在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會逐漸凝固析出固體,不過外觀上不應該是流言所說的泡沫。而地溝油因為經過使用,成分復雜,可能會混有食物殘渣等雜質,經過簡單的過濾雖然可以隔除較大的雜質,在常溫下是澄清的,但是動物油脂和蛋白質之類的雜質,隨著溫度降低逐漸凝固析出以后可能會在油表面上形成泡沫狀的分層。
但同樣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地溝油在冰箱冷藏以后都會出現泡沫,這樣的檢測對于大多數情況,特別是精制和勾兌過的地溝油是無能為力的。(via果殼網)
綜上所述,整則信息沒有一處是事實,這就是純粹的謠言!
遇到此類信息一定要上網搜一下,查證真偽后再行轉發也不遲!
常州網警 在您身邊
收藏舉報6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