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8日)下午,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文物火災隱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有關情況。


(資料圖片)

自2020年起,全國文物系統開展文物火災隱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排查整治火災隱患,落實安全責任,加強消防應急演練,提升文物消防能力,截止到2022年底,取得重要成果:

一大批火災隱患得到整改

各地開展自查檢查120萬次,督促整改火災隱患和問題24萬項,組織開展消防演練6.3萬次,消防安全培訓3.3萬次,開展消防安全宣傳6.5萬次。

文物安全責任得到進一步落實

全國31個省份均已將文物安全工作納入省級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各地完善考核指標,細化量化評分標準,抓住政府主體責任這個關鍵,促進部門監管責任、管理使用者直接責任的落實。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得到強化。

安全防護設施得到加強

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5億元,支持文物安全防護工程1300余項,其中消防工程480余項,為火災風險較大的文物保護單位配備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給水和消火栓系統等設施設備。

文物安全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

全國已有28個省份建立省級政府文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重大文物安全問題,定期開展聯合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

三年行動以來,重大文物火災數量明顯下降。全國年均文物火災事故為10起。

后續將繼續聚焦文物火災風險,實施精準防控,推動各地文物部門會同消防救援機構,將文博單位納入消防監管重點范圍和內容。督促各級文物部門開展抽查檢查和督導整治,推動文博單位開展日常巡查和自查自改,嚴控文物火災事故發生。同時,制定文物安全應急預案與演練工作指南,指導各地開展文博單位消防演練大比武,提升應急實戰能力。

(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 閆洪)

關鍵詞: